兒童增高︱媽媽憂6歲兒長不高迫打激素 1年增高11cm下場卻超慘【附增高貼士】

兒童健康

撰文: 王明芳

發布時間: 2024/06/04 19:13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9 19:52

分享:

分享:

內地一名母親擔心6歲孩子比同齡矮,於是到醫院為其注射生長激素,結果帶來副作用。

【增高/兒童增高】養兒一百歲,長憂九十九。一名母親眼見6歲的孩子只有109厘米,比同齡小朋友矮一截,擔心孩子長不高,於是到醫院為其注射生長激素,結果一年內長高至120厘米,不過令人憂心的卻是帶來疑似「後遺症」,經常不明地感冒發燒頭暈。此舉引起不少網民熱議,認為她的做法「離譜」,是拔苗助長的行為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綜合內地媒體報道,一名來自廣東深圳的女士何麗,跟丈夫的身材都屬中等,孩子從小到大都比同齡人瘦小,相比同學的身高更是矮了一截。何女士擔心孩子長不高,去年帶孩子到醫院求診,醫生參照兒童身高數值對照表,發現他的確屬於「矮小」範圍,於是為孩子注射生長激素。

注射過後效果進步神速,孩子的身高由109厘米急增至120厘米,只是短短一年就長高11厘米,相比沒有打激素兒童,一年最多只會高5、6厘米。然而迅速長高的背後,卻帶來可怕的副作用。

何麗表示,孩子在注射前身體健康,但注射後卻經常出現莫名其妙的感冒、發燒,上完體育課後,孩子更表示,全身肌肉酸痛、頭暈等,最終她選擇為孩子停藥。

內地有不少家長擔心孩子身高,而為其注射生長激素。(小紅書截圖)

報道引起不少網民評論,當中不乏家長,認為該母親做法「離譜」,「才6歲急什麼?」、「根本是拔苗助長」,他們覺得孩子的身材大部分都由父母遺傳,當父母的要做就是後天的營養補充和給孩子適當的運動,「基因遺傳就不要強行改變,順其自然吧」。

亦有網民接觸過不少醫生後的經驗所得,

醫生有一條流水線邏輯,在孩子六歲前,說孩子過敏性體質,不讓吃蛋白質,各種吃藥打針,導致孩子發育遲緩。六歲開始,又打生長激素。有意思的是,有很多媽媽對此非常接受並追隨,非常可悲。

目前內地的生長激素,一般包括三種類型:短效粉劑、短效水劑和長效水劑,前兩者需要每天注射,每月花費逾千元人民幣,而長效水劑每月則需花費3000元人民幣以上,若孩子體重愈高,花費同樣提升。

有受訪醫生指,若兒童濫用生長激素,可能會出現內分泌紊亂、血糖升高、肱骨頭滑脫、脊柱側彎等問題,嚴重者更可能出現甲狀腺機能減退、關節疼痛、脈管綜合征、肌痛、僵硬等副作用,建議注射生長激素前,找專科醫生做嚴格的評估。

兒童增高|遺傳外3大黃金要素助增高

台灣兒科醫生巫漢盟曾指出身高與遺傳、基因有極大關聯,不過巫醫生提及後天努力也很重要,想孩子長高,父母可把握0至3歲孩子成長的高峰期,當中留意3個黃金要素,包括良好作息、良好飲食、適當運動。

1. 作息方面:0至1歲嬰兒每日睡12至16小時;1至2歲幼兒每日睡11至14小時;2至3歲幼兒每日睡10至13小時,並盡量讓孩子日間小睡、晚上睡過夜,以免擾亂作息。

2. 飲食方面:小朋友攝取鈣質如鮮奶、乳酪等,可藉曬太陽、進食蛋黃等攝取維他命D,還要攝取蛋白質,如雞蛋、雞肉、魚類等。鈣質可以增加骨骼密度與生長;維他命D可以促進鈣質吸收率,維持骨骼含量;蛋白質則是組成身體細胞的重要成分。

3. 運動方面:可進行負重運動,例如跑步、跳繩、打籃球等,增加骨骼受力、刺激骨骼生長因子。

兒童增高|增高要補腎、健脾、舒肝

註冊中醫師馬琦傑在Facebook專頁「中醫爸B - 馬琦傑醫師」分享適合5至12歲小朋友的5天帶飯食譜,針對小朋友長高長肉、智力發展、情緒穩定。

兒童增高|5天帶飯早午餐單食譜

補腎、健脾、養肝是小朋友健康成長的關鍵,而睡眠質素亦是長高關鍵。馬醫師表示,小量多餐是重點,穩定血糖不易做成虛胖,以下為馬琦傑醫師為5歲至12歲的小朋友設計的5日帶飯早午餐單食譜: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